• 2020年第20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述评
    • 精神分裂症队列研究进展

      2020, 20(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6.001

      摘要 (2132) HTML (0) PDF 410.41 K (2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队列研究是流行病学中常用的观察性方法,具有较高的循证医学证据水平。精神分裂症 作为一种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复杂性疾病,适合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队列研究在探究精 神分裂症的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转归变化、结局比较、主要易感人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信 息科技和精准医学的发展,建立大型人群队列成为精神分裂症队列研究的发展趋势。现对队列研究在 精神分裂症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讨论。

    • >专题
    • 有无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特点及与幻听的相关性

      2020, 20(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6.002

      摘要 (2253) HTML (0) PDF 365.54 K (2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有无幻听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其与幻听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2013 年5 月至2019 年 3 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伴有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 者42例(幻听组)、不伴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6例(非幻听组),纳入同期武汉地区招募的健康对照82 例 (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对3 组人群进行数字符号测 试、数字广度测试及言语流畅性测试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幻听组与非幻听组在年龄、性别、教育、病程 及PANSS各项评分等临床症状上相匹配(除P3幻觉评分外)。与对照组[数字符号测试(69.12±9.84)分,数 字广度测试顺背评分(9.00±1.02)分,数字广度测试倒背评分(6.13±1.51)分,言语流畅性测试(21.90±4.32)分] 比较,伴有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1.17±8.00)、(7.26±1.36)、(4.24±0.96)、(13.26±2.36)分]及不伴有幻 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8.65±13.82)、(7.54±1.48)、(4.46±1.61)、(16.11±5.29)分]认知测评得分均明显下 降(F=28.65,13.18,15.05,32.26;P<0.05),且幻听组的数字符号测试评分低于非幻听组(t=-2.83,P<0.05)。 相关分析结果示伴有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数字符号测试评分与Hoffman 幻听评分呈负相关(r=-0.34, P=0.03)。结论 有无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伴有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在注意力及执行能力方面损害更为严重且与幻听症状密切相关。

    • 复发性抑郁症与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差异

      2020, 20(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6.003

      摘要 (2120) HTML (0) PDF 317.57 K (2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复发性抑郁症与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心率变异性(HRV)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住 院治疗的多次发作的抑郁症或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各120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相匹配。对两 组患者分别开展HRV 检测,使用24 h 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和心率变异分析软件进行检测,并对HRV相关 指标R-R间期标准差( 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 rMSSD)、相邻R-R间期之间差值>50 ms的 百分比(PNN50)、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与HF之间的比值(LF/HF)的结果进行组间比较。采 用Spearman 相关分析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次数与HRV 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组时 阈指标SDNN 高于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组[121.0(95.0,158.0)比111.0(87.0,144.0)ms,t=2.214],rMSSD、 PNN50 低于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组[22.0(13.0,46.0)比20.0(12.0,28.0)ms,t=3.832;3.0(0,13.0)% 比2.0(0, 7.0)%,t=2.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频阈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进 一步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性抑郁症患者住院次数与rMSSD(r=0.270,P=0.003)、PNN50 (r=0.263,P=0.004)、HF(r=0.246,P=0.015)相关,但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次数与HRV各分析指标无相关(均 P> 0.05)。结论 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较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严重,复发性抑 郁症患者的住院次数影响患者HRV时阈指标

    • ABCB1 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奥氮平治疗后糖脂代谢 水平的相关性

      2020, 20(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6.004

      摘要 (2039) HTML (0) PDF 340.49 K (2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ABCB1 基因多态性与经奥氮平治疗后体重、血糖、血脂变 化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入组2017 年7 月至2018 年12 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2 例,单一服用奥 氮平。采用Taqman 探针基因分型技术对ABCB1 基因rs1045642、rs2032582 多态性进行分型。应用重 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ABCB1基因rs1045642、rs2032582位点不同基因型间在基线期、治疗8周后体重、血 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的差异。结果 rs1045642 位点 CC基因型患者治疗后较基线期体重增加、空腹血糖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2.76±9.42)kg 比(58.95±12.03)kg,t=10.040,P < 0.05;(5.08±1.28)mmol/L 比(6.33±2.38)mmol/L,t=7.268,P < 0.05],而 CT、TT基因型患者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s1045642位点CC、TT基因型治疗后较基 线期HDL 下降[分别为(1.12±0.30)mmol/L 比(1.31±0.57)mmol/L,t=6.530,P < 0.05;(1.36±0.23)mmol/L 比(1.54±0.19)mmol/L,t=10.161,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CT基因型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 > 0.05)。rs2032582 位点GG、TT 基因型治疗后较基线期体重均增加[(62.57±10.61)kg 比 (59.23±12.20)kg,t=6.159,P<0.05;(60.19±6.93)kg比(57.31±8.97)kg,t=5.188,P<0.05],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GT基因型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G基因型治疗后较基线期血糖、HDL下降[分别 为(5.19±1.39)mmol/L 比(6.44±2.56)mmol/L,t=5.220,P < 0.05;(1.18±0.30)mmol/L 比(1.39±0.58)mmol/L, t=5.576,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GT、TT基因型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结论 ABCB1 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奥氮平治疗后体重增加、血脂代谢异常有相关性。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20, 20(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6.005

      摘要 (1892) HTML (0) PDF 376.72 K (2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重型精神疾病,多数患者伴有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已有 大量研究证实表观调节机制在认知功能改变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 可影响神经突触可塑性,在调控神经元发育中起关键作用。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研究显示HDAC2 表达 上调可能对其认知功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对HDAC2 的作用机制及其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 相关性研究,有利于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精神分裂症关联的研究进展

      2020, 20(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6.006

      摘要 (1838) HTML (0) PDF 336.21 K (20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炎症假说表明,人体 的免疫紊乱所致的神经炎症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相关。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种具有 广泛免疫调节特性的细胞因子,近年来被广泛研究于各种疾病,有证据表明MIF与精神分裂症有一定 关联,但其主要机制未明,现主要阐述MIF 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

    • 童年创伤对精神分裂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0, 20(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6.007

      摘要 (1898) HTML (0) PDF 322.27 K (19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精神分裂症一种是重大的致残性疾病,其发病通常与环境因素有一定关联,童年创伤作 为常见的环境因素,其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仍未完全阐明,现主要通过复习童年创伤对精神分裂症的 有关研究进展,包括病因学、脑部结构及功能、症状学等方面,从不同方向解读童年创伤对精神分裂症 的影响。

    • 单发皮质下小梗死部位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 相关性

      2020, 20(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6.008

      摘要 (1888) HTML (0) PDF 373.07 K (18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单发皮质下小梗死(SSSI)不同病变部位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 回 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SSSI患者122例,根据病变部 位分为近端SSSI 组(52 例)和远端SSSI 组(70 例)。比较2 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资料、影像特征、早期 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及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远端SSS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 近端SSSI 组比较,远端SSSI 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高[14.3(10/70)比0,χ2=8.092,P=0.005],舒 张压[(94.14±17.29)mmHg( 1 mmHg=0.133 kPa)比(88.35±13.16)mmHg,t=-2.201,P=0.046]、舒张压≥ 100 mmHg[ 40.0%(28/70)比19.2%(10/52),χ2=6.001,P=0.018]、甘油三酯[(1.79±1.06)mmol/L 比 (1.39±0.78)mmol/L,t=-2.310,P=0.023]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68.6%(48/70)比53.8%(28/52),χ2=4.695, P=0.049]均高于近端SS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稳定斑块(OR=3.345,95%CI:1.123~9.965,P=0.030) 及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OR=2.954,95%CI:1.492~5.848,P=0.002)是远端SSSI 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SSSI患者梗死部位不同,临床特征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不同。积极控制血压、改善脂代 谢紊乱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治疗可有效预防远端SSSI。

    • >学术交流
    • 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Hcy、BDNF、NRG-1变化 及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

      2020, 20(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6.009

      摘要 (2193) HTML (0) PDF 462.85 K (19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 调节蛋白-1(NRG-1)变化及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来徐州市东 方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16例作为观察组,按照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将观察组 中认知功能损害57例作为认知功能损害组,认知功能未损害59例作为认知功能未损害组。并选取同期 10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cy、BDNF、NRG-1变化,探究Hcy、BDNF、NRG-1变化与认知 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认知功能损害组Hcy为(29.49±6.36) μmol/L高于对照组的(10.47±3.31)μmol/L 及无认知功能损害组的(15.58±4.27)μmol/L,认知功能损害组BDNF 为(6.57±1.58) μg/L,低于对照 组的(18.26±4.73)μg/L 及无认知功能损害组的(13.24±3.45) μg/L,认知功能损害组NRG-1 水平为 (11.25±4.12) pg/ml,低于对照组的(32.50±7.14)pg/ml 及无认知功能损害组的(23.38±5.26) pg/ml,认 知功能损害组MMSE 评分为(21.36±1.05)分,低于对照组的(28.01±0.94)分及无认知功能损害组的 (27.93±0.71)分;且与对照组比较,无认知功能损害组Hcy 升高,BDNF、NRG-1 水平降低(P< 0.05)。观 察组MMSE 评分与血清Hcy 呈负相关,与BDNF、NRG-1 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90、0.778、0.777,P< 0.05)。预测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时,3项指标联合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84,优于单一的 Hcy、BDNF、NRG-1(P<0.05)。单因素分析,认知功能损害患者Hcy水平及独居人数高于认知功能未损害组, BDNF、NRG-1水平低于认知功能未损害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cy(OR=3.688)、BDNF(OR=2.575)、 NRG-1 水平(OR=3.019),独居(OR=1.388)是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 结论 老年抑郁症认知损害患者的血清Hcy 高于健康人群及认知未损害患者,BDNF、NRG-1 水平低于 健康人群及认知未损害患者,临床检测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Hcy、BDNF、NRG-1 水平,能有效预测患者 认知功能受损的可能性,从而进行早期预防,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综述
    • 东西方文化下情绪调节策略与精神障碍的关系研究 进展

      2020, 20(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6.010

      摘要 (2016) HTML (0) PDF 405.06 K (24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情绪调节与多种精神心理障碍密切相关,而此关系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现总结对比东 西方文化中适应性和非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与精神心理障碍的关系。在西方文化中,适应性策略常与 多种精神心理障碍显著负相关,而非适应性策略则与多种精神心理障碍显著正相关;东方研究则有不 同的发现,主要体现在西方文化中被视为“非适应”的表达抑制和反刍策略上,二者与精神心理障碍之 间无明确的相关性。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视角探讨这些异同,总结情绪调节观念、人际关系、表达形式 和思维模式四个视角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情绪调节与精神心理障碍关系的跨 文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意念与基因甲基化相关性的 研究进展

      2020, 20(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6.011

      摘要 (1730) HTML (0) PDF 334.38 K (1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双相情感障碍是高致残性的重型精神障碍,具有很高的自杀率。近几年,多项研究显示 基因甲基化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相关。现对近年来有关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意念与基因甲 基化相关性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 失眠与神经肽Y和P物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0, 20(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6.012

      摘要 (1664) HTML (0) PDF 321.49 K (20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失眠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情绪。近年来随着人们 对神经肽Y 与P物质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发现它们与失眠存在一定关系。现对失眠与神经肽Y、P物 质水平的关系,就国内外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 右单侧刺激电休克治疗研究进展

      2020, 20(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6.013

      摘要 (1681) HTML (0) PDF 348.47 K (2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右单侧刺激电休克治疗是将电极放置于颞顶叶位置给予患者电刺激,是一种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较轻的电休克治疗模式,现就右单侧刺激电休克治疗的设置、作用机制、疗效、不良反应进行 综述。

    •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0, 20(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6.014

      摘要 (1704) HTML (0) PDF 389.82 K (18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作为诊断早期肾脏疾病的一项敏感而可靠的指标,能够反映 系统性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研究发现,UACR 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及预 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十年来,诸多学者对UACR 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结果存 在一定争议;现就UACR 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及预后关系予以综述,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对早 期肾脏疾病患者UACR 水平的管理提供参考。

    • 定量脑电图在脑血管病临床应用中的进展

      2020, 20(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6.015

      摘要 (1720) HTML (0) PDF 315.62 K (2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定量脑电图是近年临床中常用的无创实时脑功能监测手段。脑血管病后神经网络受损所 致的神经电生理传导改变可通过皮层脑电图记录并总结出其规律性,结合计算机技术给予定量处理, 可为卒中的发展、预后以及卒中后抑郁、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方面提供客观依据。现从定量脑 电图在卒中和卒中后相关疾病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方面作一综述。

    • >病例报告
    • 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的维生素B12 缺乏一例并文献回顾

      2020, 20(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0.06.016

      摘要 (1702) HTML (0) PDF 418.22 K (2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