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21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述评
    • 抗抑郁药物对体重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1, 21(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6.001

      摘要 (4187) HTML (0) PDF 434.26 K (45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抗抑郁药物是抑郁症的一线治疗选择。然而,大多数抗抑郁药都有许多不良反应,包括 影响心脏代谢和增加体重。抗抑郁药存在不同的体重增加风险,同一类别的抗抑郁药物也存在差异。 目前的研究表明,组胺和5-羟色胺在体重增加不良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超出了以往认为的促进食欲 途径。关注体重增加这一不良反应是选择抗抑郁药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就目前常用抗抑郁药物对体重 影响的机制进行综述。

    • >论著
    • 大量饮酒及乙醇戒断后对大鼠脑内维生素C 水平的影响

      2021, 21(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6.002

      摘要 (4085) HTML (0) PDF 478.44 K (4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大量饮酒4 d及乙醇戒断后大鼠脑脊液中及各重要脑区内维生素C(VC)水平 及钠依赖性VC 转运体2(SVCT2)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 30 只健康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5 组,对照组 (A 组)、大量饮酒4 d(B 组)、大量饮酒4 d 后戒断1 d(C 组)、大量饮酒4 d 后戒断2 d(D组)、大量饮酒 4 d后戒断7 d(E组),每组6只。B、C、D、E组大鼠大量灌胃给予乙醇4 d,乙醇浓度为25% W/V,每8小时 灌胃1次,连续4 d;A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采用Y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的空间工作记忆能力;以高效液相- 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大鼠脑脊液及前额叶皮质、顶叶皮质、颞叶皮质、海马脑区内细胞内VC 含量, 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各脑区内SVCT2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1)Y迷宫实验: C、D组大鼠自发交替反应 率分别为(24.64±15.11)% 和(41.48±13.01)%,均显著低于A 组[(75.47±8.61)%]; E 组大鼠的自发交替 反应率恢复接近正常[(61.64±11.51)%],与A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脑脊液内VC 含量:B 组大鼠脑脊液内VC 含量为(204.54±25.51)μmol/L,显著高于A 组[(145.57±18.98)μmol/L], 而C、D 组 大鼠脑脊液内VC 水平[分别为(90.24±15.45)、(86.93±14.53)μmol/L]明显低于A、B 组,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均P< 0.001);E 组大鼠脑脊液中VC 含量[(135.80±17.16) μmol/L]与A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各脑区内VC 水平:B 组前额叶皮质、顶叶皮质、海马脑区脑组织匀浆(细胞内)VC 水 平变化趋势相同[分别为(1.18±0.13)、(1.14±0.12)、(1.20±0.20)μmol/g],均显著低于A 组[分别为 (1.64±0.11)、(1.62±0.13)、(2.06±0.27)μmol/g];C 组在乙醇戒断后,前额叶皮质、顶叶皮质、海马脑区 细胞内VC 水平[分别为(1.20±0.29)、(1.05±0.06)、(1.21±0.15)μmol/g]有所恢复,但仍明显低于A 组 (均P< 0.01);C组大鼠颞叶皮质细胞内VC水平[(1.37±0.04)μmol/g]显著高于顶叶皮质(P<0.05);D组 各脑区细胞内VC水平均有回升趋势,前额叶皮质细胞内VC水平显著高于顶叶皮质[(1.63±0.24)μmol/g 比(1.26±0.16)μmol/g,P<0.05];E组前额叶皮质、顶叶皮质、颞叶皮质、海马区细胞内VC水平[分别为 (1.72±0.19)、(1.43±0.22)、(1.67±0.19)、(1.86±0.22)μmol/g]均较B组显著升高(均P<0.01),逐渐恢复至正 常水平,海马区VC水平显著高于顶叶皮质(P<0.05)。(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C、D组大 鼠前额叶皮质、顶叶皮质及C、D、E组大鼠海马区的SVCT2蛋白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大量饮 酒4 d可致大鼠脑损伤,乙醇干预后大鼠脑脊液中及各脑区脑组织匀浆中VC水平呈现负相关的变化过程, 此过程中SVCT2蛋白表达上调,这将有助于脑脊液内的VC被转运至各脑区神经元内发挥抗氧化作用。

    • >专题
    • 北京市抑郁症患者首次就诊地点调查及原因分析

      2021, 21(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6.003

      摘要 (4127) HTML (0) PDF 343.89 K (4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北京市抑郁症患者首次就诊地点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 年2— 8 月在北京14 家医疗机构门诊确诊的抑郁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首诊抑郁症患者就诊现状 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首次就诊地点调查及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4 317 人参与调查,2 770 人填写调查 内容并纳入分析。首次就诊选择综合医院者占42.58%(1 061/2 492),主要原因是就诊方便(238 人);首次 就诊选择精神专科医院占32.10%(800/2 492),主要原因是精神专科医院或医师更专业(577 人)。在首次 就诊选择精神专科医院的患者中,北京市医保(72.16%,425/589)、45 岁以下(89.25%,714/800)、本科及以 上学历(84.63%,556/657)、自我评估疾病为中度(46.40%,316/681)及重度(16.89%,115/681)患者比例高于 选择综合医院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首次发病时选择综合医院就诊 者比例高于精神专科医院;北京市、高学历、青年、中重度患者更倾向于选择至精神专科医院就诊。

    • 抑郁症的嗅觉特征与抑制控制功能分析

      2021, 21(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6.005

      摘要 (3998) HTML (0) PDF 441.54 K (4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抑郁症嗅觉功能治疗前后的改变,并初步探索嗅觉功能与抑郁症严重程度、 抑制控制、情绪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以及嘉定区中心医院2017年 1月至2018年8月的35例单相发作抑郁症患者作为抑郁症组,选取同时期的33名与抑郁症组性别、年龄、 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成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 表(HAMA)、基于中国人群的嗅觉命名测验、情绪Stroop 任务评估两组的抑郁、焦虑、嗅觉水平及情绪干 扰下Stroop 任务的反应时间,在治疗前的基线、治疗后的3 个月随访时各评估1 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年龄、HAMD-17、HAMA、情绪Stroop 任务的反应时间与嗅觉测试结果在基线 水平的相关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逐步分析法。结果 基线时抑郁症组的嗅觉测试总分低于健康对照 组[7(6,9)分比9(8,9)分,P< 0.001],而治疗3 个月后抑郁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嗅觉测试总分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8(8,9)分比9(8,9)分,P=0.22]。基线时抑郁症组的情绪Stroop 五项平均反应时间均 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01)。随访时两组的正性一致(POS-C)[(539.0±109.0)ms比(489.7±132.1)ms] 与正性不一致(POS-I)[(538.1±98.2)ms比(494.7±135.3)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13);而 两组的负性一致(NEG-C)[(573.0±149.2)ms比(474.8±111.7)ms]、负性不一致(NEG-I)[(530.9±112.7)ms 比(474.9±94.0)ms]、中性词(NEU)[(532.2±114.0)ms 比(476.2±101.5)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6、2.22、2.14,均P< 0.01),提示结果仍长于对照组。抑郁症基线水平时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最终 获取的回归模型含自变量年龄和NEG-C(F=10.811,校正R2=0.366,P< 0.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在疾 病发作期存在嗅觉功能和抑制控制功能损害,且经过治疗会随着病情好转而好转。多重线性回归结果 提示,抑郁症患者嗅觉功能除受年龄影响外,抑制控制功能可能是其关键影响因素,而非量表所评估的 情绪严重程度。

    • 医用三氧对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探究

      2021, 21(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6.006

      摘要 (3995) HTML (0) PDF 1.11 M (40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医用三氧对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30 只健 康雄性ICR 小鼠,建立抑郁症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Sham组(不作抑郁处理+生理盐水)、模型组(抑郁 处理+生理盐水)以及低、中、高浓度组(抑郁处理+腹腔注射60、80、100 μg/ml医用三氧),每组6只。通 过旷场实验、绝望行为实验检测小鼠抑郁行为,通过HE 染色观察小鼠海马部位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 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炎性因子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结果 抑郁症模型小鼠旷场行为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的水平穿越格数、直立次 数以及修饰次数显著少于Sham组(P< 0.05),排便粒数显著多于Sham组(P< 0.05),且中、高浓度组的 水平穿越格数、直立次数、修饰次数及排便粒数显著优于模型组(P < 0.05),低浓度组的水平穿越格数、 直立次数、修饰次数及排便粒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绝望行为实验结果显 示,模型组小鼠实验后4 min 连续不动时间显著长于Sham组(P < 0.05),各浓度组小鼠实验后4 min连 续不动时间显著短于模型组(P < 0.05),其中高浓度组小鼠差异最大。体重实验结果显示,第0、7、14、 21 天,模型组小鼠的体重显著低于Sham组(P < 0.05);第21 天,高浓度组的体重显著高于模型组(P < 0.05),其余时间的体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第7、14、21 天,低、中浓度组的体重 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海马部位小胶质细胞 数量[(23.64±3.57)个]显著多于Sham 组[(18.11±2.92)个](P< 0.05),高浓度组小鼠海马部位小胶 质细胞数量[(17.27±2.69)个]显著少于模型组(P < 0.05),中、低浓度组小鼠海马部位小胶质细胞数量 [(22.58±3.84)个、(20.03±3.21)个]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 示,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 水平显著高于Sham 组(P< 0.05),高浓度组小 鼠海马组织中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 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 0.05);中、低浓度组小鼠海马组 织中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 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高浓度医 用三氧能够改善抑郁症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其相关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中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 SIRT1调控miR-124抗抑郁的机制研究进展

      2021, 21(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6.007

      摘要 (3716) HTML (0) PDF 403.35 K (4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抑郁症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重性精神疾病,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极其复杂。沉 默信息调节因子2 相关酶Ⅰ(Sirtuin 1,SIRT1)的抗抑郁作用被广泛论证,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同时 研究发现miR-124 的调控作用在抑郁发病中也具有重要意义。现旨在介绍SIRT1 如何调控miR-124,缓 解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轴)功能亢进及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的病理改变,发挥抗抑郁的功能,该 机制的阐述可以给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线索。

    • 首发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双侧杏仁核功能连接异常

      2021, 21(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6.004

      摘要 (3756) HTML (0) PDF 391.79 K (4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unctional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eft and right amygdala in first-episode of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by rest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bnorm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Methods From Octorber 2015 to June 2019, a total of 21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depressive disorder in Mental Health Center of the First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patient group, and 20 healthy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ere recrui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ll the subjects were scanned by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The left and right amygdalas were used as the brain regions of interest for the whole brain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nalysis to compare th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24)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everity of depressive symptoms of the patient group, so as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left and right amygdala.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group, the functional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right amygdala and right superior frontal gyrus, left superior frontal gyrus, right middle temporal gyrus were reduced( t=-4.49,-4.54, -4.91, GRF corrected, all P < 0.05); the functional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left amygdala and right precuneus, left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lobe were reduced( t=-6.40,-5.51, GRF corrected, all P < 0.05). Th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right amygdala and the right middle temporal gyru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HAMD-24 score( r=-0.920,P<0.05, Bonferroni corrected). Conclusions The abnorm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bilateral amygdala at resting-state in first-episode of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the decreas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right amygdala and the right middle temporal gyrus are 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depressive symptoms.

    • >学术交流
    • 酒依赖住院患者营养状况与血钾水平的相关性

      2021, 21(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6.008

      摘要 (3761) HTML (0) PDF 344.22 K (4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精神科住院酒依赖患者的营养状况与血清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 7 月至2019 年6 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213 例酒依赖患者,使用营养风险筛查 量表(NRS 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NRS 分值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RS ≥ 3 分,n=76)与对 照组(NRS < 3 分,n=137),于患者入院时、入院第2 天、入院第7 天、入院1 个月时测定血清钾水平。比 较两组患者的血清钾水平、低钾血症患病率。结果 两组患者患低钾血症共80 例(37.56%),研究组的低 钾血症患病率为47.37%(36/76),高于对照组的32.12%(44/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8,P=0.028); 研究组入院时和入院第2 天的血清钾水平均值低于对照组(P< 0.01),两组患者入院7 天和入院1 个月 的血清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第2 天的血钾水平最低(P <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日均饮酒量(OR=1.657,P=0.041)、酒依赖病程(OR=1.066,P=0.031)以及NRS2002 评分(OR=1.414,P=0.014)是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近7 日平均进食量(OR=0.455,P=0.003)是低钾血症 的保护因素。结论 酒依赖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且低钾血症患病率高,营养风险筛查和血钾 的评估值得临床关注。

    • 高年级大学生压力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一项交叉 滞后分析

      2021, 21(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6.009

      摘要 (3800) HTML (0) PDF 505.92 K (40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考察大学生压力知觉和孤独感的相互影响关系。方法 于2018 年 10 月至2019 年6 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黑龙江省3 所大学的高年级大学生(大三、大四学生)为研 究对象,进行3 次问卷测试,每次间隔4 个月。2018 年10 月(T1)获得有效被试912 名;2019 年2 月(T2)获 得有效被试873 名;2019 年6 月(T3)获得有效被试806 名。研究采纳的样本为参加了全部测试的742 名 学生。采用压力知觉量表(包括紧张感和失控感两个维度)、孤独感量表对742 名大学生开展为期1 年的 追踪研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Pearson 相关分析和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1)重复测 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力知觉与孤独感前后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85,P<0.05; F=29.65,P< 0.05),在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6,P> 0.05;F=0.41,P> 0.05)。(2)3 次调查相 关分析均显示,大学生压力知觉和孤独感均呈正相关(均P< 0.01)。(3)交叉滞后回归分析表明,T1压力 知觉对T2压力知觉(β=0.45,P< 0.01)、T2孤独感(β=0.17,P< 0.01)的影响作用显著;T1孤独感对T2压 力知觉(β=0.22,P<0.01)、T2孤独感(β=0.59,P<0.01)的影响作用显著;T2压力知觉对T3压力知觉(β=0.47, P<0.01)、T3孤独感(β=0.21,P<0.01)的影响作用显著;T2孤独感对T3压力知觉(β=0.20,P < 0.01)、T3 孤独感(β=0.51,P < 0.01)的影响作用显著。T1 紧张感对T2 紧张感的影响作用显著(β=0.35,P < 0.01), 对T2 孤独感的影响作用不显著(β=0.04,P> 0.05);T1 孤独感对T2 紧张感(β=0.18,P< 0.01)、T2 孤独感 (β=0.67,P<0.01)的影响作用显著;T2紧张感对T3紧张感(β=0.35,P<0.01)、T3孤独感(β=0.10,P<0.01) 的影响作用显著;T2孤独感对T3紧张感(β=0.21,P<0.01)、T3孤独感(β=0.59,P<0.01)的影响作用显著。 T1失控感对T2失控感(β=0.37,P< 0.01)、T2孤独感(β=0.14,P< 0.01)的影响作用显著;T1孤独感对T2 失控感(β=0.22,P< 0.01)、T2孤独感(β=0.63,P< 0.01)的影响作用显著;T2失控感对T3失控感(β=0.33, P< 0.01)、T3孤独感(β=0.14,P< 0.01)的影响作用显著;T2孤独感对T3失控感(β=0.15,P< 0.01)、T3孤 独感(β=0.57,P < 0.01)的影响作用显著。结论 高年级大学生的压力知觉和孤独感关系密切,压力知 觉和孤独感存在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关系。

    • 急性脑梗死后继发不安腿综合征20例分析 及文献复习

      2021, 21(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6.010

      摘要 (3784) HTML (0) PDF 417.61 K (40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急性脑梗死后继发不安腿综合征(RLS)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 分析2012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北京友谊医院诊治的20 例急性脑梗死后继发RLS 患者的临床表现、头 颅磁共振(MRI)影像及治疗方案,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20 例急性脑梗死后继发RLS 患者的年龄为 (62.65±9.40)岁;其中男性12 例,女性8 例,男女比例3∶2。梗死部位位于脑桥、放射冠、半卵圆中心、 丘脑、壳核及枕叶。20 例患者均出现梗死病灶对侧的肢体瘫痪,12 例患者出现梗死病灶对侧的肢体感 觉障碍。12 例患者梗死灶对侧出现RLS 症状,8 例患者双侧肢体均有发病。其中15 例患者接受多巴胺 能药物治疗,治疗后RLS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继发RLS的常见梗死部位为脑桥(多 为脑桥核受累)、半卵圆中心和基底神经节。与原发性RLS相比,急性脑梗死后继发RLS多为单侧发病,可 累及上肢,多巴胺能药物治疗有效。

    • >综述
    • 精神分裂症现实监控缺陷的研究进展

      2021, 21(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6.011

      摘要 (3786) HTML (0) PDF 325.15 K (4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实监控过程对于维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不可或缺,它能帮助人们识别自身的想法、 感受和想象,并将它们与真实的经历或由他人讲述的事件区分开来。现实监控出现错误时,往往是将 内部生成的事件错误识别为真实的,涉及的范围从混淆真实与想象的经历到精神病性症状(如幻听)的 出现,其程度的不同取决于现实监控的能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现实监控能力明显受损,通过现实监 控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精神分裂症的脑机制和寻找新干预靶点。因此,现对精神分裂症现实监控缺陷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磁共振研究进展

      2021, 21(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6.012

      摘要 (3834) HTML (0) PDF 308.97 K (44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作为一种跨诊断的风险因子,与多种精神障碍存在关联,但其中的脑 神经机制仍不清楚。为进一步澄清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大脑功能和结构的关系,现梳理无法忍受不确 定性的磁共振研究进展,包括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脑岛、杏仁核、前扣带回、前额叶和纹状体等脑区的 关系。

    • NRG1/ErbB4信号通路与焦虑障碍关联的研究进展

      2021, 21(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6.013

      摘要 (3806) HTML (0) PDF 307.02 K (46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焦虑障碍是患病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其发病机 制尚不明确,近年有研究发现脑内NRG1/ErbB4 信号通路与焦虑障碍存在一定的关系,现对这一领域的 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感觉障碍 及其电生理改变研究进展

      2021, 21(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6.014

      摘要 (3862) HTML (0) PDF 359.06 K (4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常隐匿起病,目前尚缺乏有效 的治疗手段。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损害状态,部分MCI可 发展成为AD。AD 的核心临床症状主要为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和行为改变。多项研究表明 AD 可能伴随有感觉障碍,如嗅觉、视觉、听觉等,其中嗅觉障碍可能是MCI 或AD 早期的临床症状之一, 并且在MCI 及AD 患者中可出现感觉相关电生理改变。现就MCI 及AD 患者感觉障碍及其电生理研究进 行综述。

    • 脑小血管病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21, 21(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1.06.015

      摘要 (3928) HTML (0) PDF 392.42 K (4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与大动脉内皮细胞相比, 小动脉内皮细胞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更具敏感性。因此研究脑小血管病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的相关性有重要意义。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亚型、认知功能 障碍、痴呆症的发生发展相关,现综述脑小血管病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的研究进展,为脑小血 管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