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研究发现自然拟人化促进亲环境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发展趋势

  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生天地间,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是和谐共生。在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影响下,人类为了自身发展,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比如气候变暖。艾伯特·戈尔(Albert Gore)在诺贝尔和平奖(1994)演讲中提到:“地球发烧了。”

  自然拟人化是将人类的外表或内在的情感、意识等心理特征赋予大自然的过程。虽然有研究表明自然拟人化可促进人们实施亲环境行为,然而其心理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者推测,自然联结(与自然的情感联系)和环境内疚(对伤害自然而体验的内疚感)可能在其中起中介作用。此外,年龄是诸多心理特征及亲环境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但鲜有研究关注亲环境行为及影响因素的毕生发展变化。

  为解决上述研究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韩布新研究组副研究员刘萍萍及其合作者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研究,共招募1364名15-76岁的有效被试,从自然联结与环境内疚的角度,探索了自然拟人化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发展趋势。

  结果发现(见图1),自然拟人化可以通过自然联结及环境内疚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影响亲环境行为。自然拟人化可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在自然环境面临威胁或受到破坏时,人与自然的情感关联会使人们产生更多环境内疚,从而促进人们实施亲环境行为。

图1.链式中介模型

注:图中实线表示显著路径,虚线表示不显著路径

  各变量的年龄发展趋势存在异同(见图2)。自然拟人化在青春期中晚期至成年早期呈现下降趋势,在成年中期到晚期又呈现上升趋势;自然联结在青春期中晚期存在“低谷”,成年早期后不断提升;环境内疚在青春期中晚期至成年晚期呈现下降趋势;亲环境行为在青春期中晚期至成年晚期呈现上升趋势。总之,年龄对自然拟人化、自然联结、环境内疚和亲环境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值得未来深入研究。

图2. 研究变量的增龄趋势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自然联结与环境内疚在自然拟人化促进亲环境行为中的链式中介作用,并深入探讨各变量的年龄发展趋势。该研究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角,为助推亲环境行为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实证依据。

  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174194)、中国科学院与日本学术振兴会共同研究项目(GJHZ2095)、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项目(Y9CX391008;E2CX3315CX)资助。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论文信息:

  Yang, Y., Sun, L., Han, B., & Liu, P*. (2023). The trajectory of anthropomorphism and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A serial mediation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3), 2393. https://doi.org/10.3390/ijerph20032393

发布日期:2023-02-26浏览次数:
来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作者: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韩布新研究组 杨一平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