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25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抑郁症患者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5, 25(10):685-692.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10.001

      摘要 (43) HTML (0) PDF 412.44 K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21 年 3 月—2022 年10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参与院内队列研究的抑郁症患者382 例,根据 清晨型和夜间型量表(MEQ)总分将患者分为夜间型组(n=153,MEQ 16~41 分)、中间型组(n=187,MEQ 42~58分)、清晨型组(n=42,MEQ 59~86分)。采集社会人口特征、临床特征、非自杀性自伤行为、17项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患者健康问卷(PHQ-9)、广泛焦虑障碍量表 (GAD-7)、席汉残疾量表(SDS)得分,比较3 组临床特征和症状的差异,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睡眠-觉 醒昼夜节律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 3 组患者年龄、婚姻状况、吸烟史、起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χ2/H=32.458、14.339、6.643、26.329,均P < 0.05)。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25 岁 (OR=2.387,95%CI:1.013~5.629,P < 0.05)、有吸烟史(OR=1.728,95%CI:1.012~2.950,P < 0.05)、本 次发作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OR=1.870,95%CI:1.007~3.473,P< 0.05)为夜间型患者的风险因素,焦 虑/ 躯体化较轻(OR=0.847,95%CI:0.741~0.968,P < 0.05)为夜间型患者的保护因素,年龄> 35 岁 (OR=4.584,95%CI:1.885~11.145,P< 0.05)为清晨型患者的风险因素。结论 年龄≤ 25 岁、有吸烟史、 本次发作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焦虑/ 躯体化较轻为抑郁症夜间型患者的影响因素,年龄> 35 岁为抑郁 症清晨型患者的影响因素。

    • 间歇性爆发性θ 波刺激治疗改善老年人群认知功能的Meta 分析

      2025, 25(10):693-702.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10.002

      摘要 (27) HTML (0) PDF 2.22 M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Meta 分析探究间歇性爆发性θ波刺激(iTBS)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改善效 果。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及中国临床试验注 册中心,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 年7 月19 日,通过检索词搜集相关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iew Manager 5.4 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2 篇文献,共计458 例老年受试者,其中试验组231 例,对 照组227 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iTBS 可改善老年人的整体认知功能[标准化均数差(SMD)=0.68, 95%CI=0.35~1.01,P< 0.001]、记忆力(SMD=0.68,95%CI=0.26~1.10,P=0.001)、视空间功能(SMD=0.56, 95%CI=0.22~0.90,P=0.001)、语言功能(SMD=0.41,95%CI=0.11~0.70,P=0.008)、注意力功能(SMD=0.81, 95%CI=0.41~1.22,P<0.001)。对于各类人群的分析显示,iTBS能够改善阿尔茨海默病人群(SMD=0.69, 95%CI=0.32~1.06,P< 0.001)、脑血管病人群(SMD=1.19,95%CI=0.78~1.59,P < 0.001)的认知功能。 结论 iTBS对老年人的整体认知功能、记忆力、视空间功能、语言功能和注意力功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同时iTBS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对于健康人群和抑郁症人群的改善有限。

    • >学术交流
    • 高校学生父母婚姻状态与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及中介因素研究

      2025, 25(10):703-710.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10.003

      摘要 (24) HTML (0) PDF 516.50 K (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父母婚姻状态、创伤后应激症状对高校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影响,为预防不 稳定婚姻状态家庭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 于2023 年3—4 月选取中国北方某所大学16 个学院的所有在读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 检查表-平民版、15 条目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阳性分量表进行数据调查。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探究精 神病性体验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2.0 中Process 3.3 插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纳入分析的有效问卷 共21 573 份。结果 高校学生群体中精神病性体验、阈下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26% (1 782/21 573)、14.92%(3 219/21 573)。阈下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检出率在不同性别、学历水平、精神疾病 家族史、父母婚姻状态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00、224.15、87.63、299.77,均P < 0.05)。高 精神病性体验的检出率在不同性别、学历水平、家庭所在地、精神疾病家族史、父母婚姻状态方面的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36、215.56、13.08、61.76、183.72,均P< 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 分析结果显示,不稳定的父母婚姻状态(OR=2.20,95%CI=1.96~2.47;OR=1.53,95%CI=1.35~1.74)和 阈下创伤后应激障碍(OR=10.10,95%CI=9.11~11.20;OR=8.99,95%CI=8.09~9.99)均是高精神病性体 验的危险因素(均P < 0.05)。在控制性别、年龄、学历水平、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精神疾病家族 史的混杂影响下,不稳定的父母婚姻状态正向预测创伤后应激症状(β=4.41,P< 0.001),创伤后应激症 状正向预测精神病性体验(β=0.19,P< 0.001),不稳定的父母婚姻状态正向预测精神病性体验(β=1.24, P< 0.001);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各分维度(创伤再体验症状、回避和麻木症状、警觉 性增高症状)在大学生父母婚姻状态和精神病性体验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 66.94%、52.42%、58.87%、56.45%。结论 高校学生父母婚姻状态、创伤后应激症状与精神病性体验关 系密切,创伤后应激症状可以部分中介高校学生父母婚姻状态对精神病性体验的影响。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NLRC4、KLF5水平与病情进展及短期预后的关系研究

      2025, 25(10):711-718.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10.004

      摘要 (23) HTML (0) PDF 493.34 K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核苷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4(NLRC4)、 Krüpple 样因子5(KLF5)水平与病情进展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 年1 月—2023年1月在淄 博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26例AIS患者及126名健康体检的志愿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根据美 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将126例AIS患者分为轻度组46例(NIHSS评分为0~5分)、 中度组59例(5分<NIHSS评分<20分)和重度组21例(NIHSS 评分为20~46 分)。基于改良版Rankin 量 表(mRS)标准评估患者预后,根据mRS评分将126 例AIS 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81 例(mRS评分< 3 分)、预 后不良组45 例(mRS评分≥ 3 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NLRC4、KLF5表达水平;采用 Spearman及Pearson相关分析AIS患者血清NLRC4、KLF5水平与梗死面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及病情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探讨AIS患者预后不良 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NLRC4、KLF5 预测患者预后状况的价值进行评估。 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中NLRC4(9.64±1.53) ng/ml、KLF5(5.36±1.20) ng/ml水平高于对照组NLRC4(6.31± 1.25) ng/ml、KLF5(1.85±0.31) ng/ml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919、31.789,均P< 0.05)。重度AIS 患者血清NLRC4、KLF5水平高于中度和轻度AI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3.423、126.402,均P< 0.05)。预后不良组患者梗死面积>4 cm2患者占62.2%(28/45)、入院NIHSS评分>20分患者占64.4%(29/45)、 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4.51±0.78)h、NLRC4水平(10.58±1.25)ng/ml、KLF5水平(6.63±1.61)ng/ml高于预 后良好组的38.3%(31/81)、40.7%(33/81)、(3.46±0.45)h、(9.12±1.36)ng/ml、(4.66±1.28)ng/ml,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χ2/t=6.665、6.503、9.594、5.940、7.536;均P<0.05);预后不良组HDL-C水平(1.59±0.15)mmol/L低于 预后良好组(1.84±0.1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0,P < 0.05)。AIS 患者血清NLRC4、KLF5 与 梗死面积、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及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625、0.586、0.618、0.637、0.644、0.622; 均P < 0.05),与HDL-C 水平呈负相关(r=-0.654、-0.619;均P < 0.05)。梗死面积> 4 cm2(OR=2.456, 95%CI:1.332~4.527,P< 0.001)、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长(OR=2.457,95%CI:1.403~4.304,P= 0.002)、NLRC4 水平高(OR=4.319,95%CI:1.892~9.857,P < 0.001)和KLF5 水平高(OR=3.998,95%CI: 1.959~8.160,P < 0.001)为影响AIS 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DL-C 水平高(OR=0.427,95%CI:0.251~ 0.726,P=0.002)为AIS 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血清NLRC4、KLF5 预测AIS 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 分别为0.816、0.838,两者联合预测AIS 患者预后的AUC 为0.931,优于NLRC4、KLF5 单独预测的AUC (ZNLRC4=2.675,ZKLF5=2.211;均P < 0.05)。结论 NLRC4、KLF5 在AIS 患者血清中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 而上升,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 基于表面形态测量方法分析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大脑皮层形态学改变

      2025, 25(10):719-72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10.005

      摘要 (16) HTML (0) PDF 670.66 K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表面形态测量方法(SBM)分析伴有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青少年抑郁障碍 患者的大脑皮层形态学改变及其与NSSI 行为的关系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 于2022 年9 月—2024 年1 月纳入70 例苏州市广济医院门诊或住院的伴有NSSI 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 患者(nsMDD 组),进行NSSI 功能量表、成瘾量表的评估以及颅脑磁共振3D-T1 加权成像扫描;同期收集 健康志愿者35 名作为健康对照组(HC 组),并进行磁共振扫描。采用统计参数映射分析12(SPM 12)软件 包中的计算解剖工具箱12(CAT 12)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nsMDD组和HC组 的大脑皮层表面形态学参数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对差异性皮层表面形态学参数与NSSI 功 能得分、成瘾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差异性皮层表面形态学参数 对诊断伴有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价值。结果 与HC 组比较,nsMDD 组右侧前扣带皮质 喙部皮层厚度减少[(2.639±0.145)mm比(2.704±0.157)mm;t=2.090,P=0.039];左侧前扣带皮质尾部皮 层褶皱指数增加[(28.400±2.025)比(27.574±1.709);t=-2.027,P=0.041];右侧缘上回、右侧颞横回沟回 指数减少[(3.063±0.133)比(3.124±0.145)、(4.706±0.270)比(4.862±0.167);t=2.135,P=0.035;t=3.125, P=0.002);左侧中央旁小叶分形维数减少[(2.540±0.130)比(2.606±0.081);t=3.210,P=0.002]。相关 性分析显示,右侧前扣带皮质喙部皮层厚度与NSSI 功能得分、成瘾得分及HAMD-24 评分均呈负相关 (r=-0.570、-0.630、-0.401,均P< 0.001),右侧颞横回沟回指数与NSSI功能得分呈正相关(r=0.248,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SSI功能得分(t=-3.267,P=0.002)、成瘾得分(t=-4.628,P<0.001) 显著负向预测右侧前扣带皮质喙部皮层厚度。ROC 曲线分析显示,右侧前扣带皮质喙部皮层厚度、左 侧前扣带皮质尾部褶皱指数、右侧缘上回沟回指数、右侧颞横回沟回指数、左侧中央旁小叶分形维数 5个指标联合模型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3。结论 右侧前扣带皮质喙部皮层厚度与青少年抑郁 障碍患者的NSSI行为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或可为疾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 >综述
    • OCT及OCTA在鞍区肿物患者视功能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2025, 25(10):726-73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10.006

      摘要 (27) HTML (0) PDF 412.90 K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鞍区肿物压迫视通路可导致视功能障碍,其中最常见的病变为垂体腺瘤。肿瘤压迫不同 部位可引发不同类型的视功能障碍,典型表现为双颞侧视野缺损。视力和视野检查在临床评估中至关 重要,但常受到主观因素和设备因素限制的影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作为一种非接触、无创的成 像技术,通过评估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和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的厚度变 化,为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通过检测视网膜不同层次的血管 密度进一步提供了量化指标,也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了重要的量化依据,显著提高了视 功能评估的敏感度和准确度。近年来,OCT及OCTA 技术在鞍区肿物患者视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逐 渐显现。现主要探讨OCT及OCTA 技术在评估鞍区肿物患者视功能方面的最新进展,以为临床医生提 供更加全面的视功能评估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FAM19A5在抑郁症中的可视化分析及其研究进展

      2025, 25(10):732-738.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10.007

      摘要 (25) HTML (0) PDF 1.32 M (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抑郁症作为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有研究表明,FAM19A5 可能参与抑郁症的致病过程。为直观展示FAM19A5 的研究进程及其影响范围,现利用VOSviewer 软件 对PubMed 数据库中以“FAM19A5”为关键词检索出的所有英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根据其发文量、 作者、关键词等可视化图谱分析研究趋势与方向;同时,通过相关文献综合分析FAM19A5 与抑郁症之 间的关系,并采用多种形式探究并阐明FAM19A5 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旨在为抑郁症的临床治 疗提供新思路。

    • 卒中后抑郁相关生物学标志物及影像学的研究进展

      2025, 25(10):739-745.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10.008

      摘要 (29) HTML (0) PDF 391.23 K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卒中后抑郁症是发生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梗死后的临床常见并发症,约1/3 的脑卒中患 者会出现卒中后抑郁,其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4~10 倍。近年来,研究者一直在寻找与卒中后抑郁相关 的生物学标志物,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特定的卒中后抑郁生物学标志物,但在氧化应激、下丘脑- 垂体-肾上腺轴功能障碍、神经递质改变、神经营养因子变化、肠道微生物群失衡和遗传易感性方面发 现一些变化。此外,影像学研究可发现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脑部结构细微损伤,与生物学标志物结合 可一定程度地提高卒中后抑郁的诊断与预测。现综述与卒中后抑郁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 旨在为了解卒中后抑郁的病理生理学、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

    • 社交快感缺失的神经生理机制及临床评估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5, 25(10):746-751.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10.009

      摘要 (19) HTML (0) PDF 358.49 K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社交快感缺失以持续社交兴趣缺失和积极情绪表达受限为特征,常伴随社交能力减退及 认知功能损害。其发生机制是心理社会因素与多种神经生物学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如遗传易感性、 免疫炎症失衡、脑结构与奖励功能异常等。奖励功能异常存在期待和完成阶段特异性障碍,表现为大 脑功能区域的过度激活或低激活以及脑电生理指标波幅的降低,临床评估主要依赖自陈式量表,治疗 策略涵盖药物治疗、物理干预和心理治疗。未来研究需重点解析社会奖励与金钱奖励的神经编码特异 性,构建多模态临床评估系统,并开发更具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技术,以推动社交快感缺失的精准诊疗。

    • >病例报告
    • 以帕金森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CADASIL 2型1例及文献复习

      2025, 25(10):752-756.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10.010

      摘要 (27) HTML (0) PDF 718.86 K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颅脑CT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及文献复习

      2025, 25(10):757-760. DOI: 10.3969/j.issn.1009-6574.2025.10.011

      摘要 (24) HTML (0) PDF 675.10 K (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